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其介如石-憂悔吝者存乎介

「辨吉凶者存乎辭。」吉凶表現於文字思想,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平時我們用《易經》卜卦的時候,卦的下面往往會有一個憂或者是悔、吝的釋語。假設我們做生意,卜卦碰到了憂,一定會很痛苦;碰到了悔吝,一定會有煩惱或阻礙。這些悔、吝絕對無可避免嗎?不然。如果你研究《易經》久了,你便會知道,遇到憂、悔、吝的時候,是可以解決的。怎麼解決?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裡沒有歪念頭、壞主意。縱使遇到煩憂、悔、吝,心裡坦蕩蕩,以平常心處之,那一切也就平安了。


《易經》「其介如石」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頂上有塊石頭巍巍然的站在那裡,這種頂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說「憂悔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站在那裡,行得正、坐得穩、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當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煩的事時,自然也會逢凶化吉了。


--南懷謹。易經繫傳別講


憂悔吝者存乎介,介,纖介也。王弼曰:憂悔吝之時,其介不可慢也。即「悔吝者言乎小疵也」。


[疏]正義曰:介謂纖介,謂小小疵病。能預憂虞悔吝者,存於細小之疵病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


問:「『憂悔吝者存乎介。』悔吝未至於吉凶,是那初萌動,可以向吉凶之微處。介又是悔吝之微處。『介』字如界至、界限之『界』,是善惡初分界處。於此憂之,則不至悔吝矣。」曰:「然。」學蒙。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悔吝固是吉凶之小者,介又是幾微之間。慮悔吝之來,當察於幾微之際。無咎者,本是有咎,善補過則為無咎。震,動也,欲動而無咎,當存乎悔爾。悔吝在吉凶之間,悔是自凶而趨吉,吝是自吉而之凶。悔吝,小於吉凶,而將至於吉凶者也。謨。


--朱熹。朱子語類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列貴賤者存乎位」,《易經》中多次談到時、位的問題,尤其是從卦的本體而言,爻「位」是影響卦異的主要因素,位在上還是位在下就有貴、賤之分。在研讀《易經》的時候能夠感知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更能體會到這一點,比如待人接物、比如經營交易等等。我們常說,待人要「不卑不亢」,而做生意的時候要講求互利雙贏,其實質是強調對「位」的把握,訴求點在於「位」的平等!「位」在上,則人敬而遠之,自己就難免「貴而無位」;「位」在下,則難免被人瞧不起,使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所以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對位置。很多事情具體到一個個現象的時候人們迷身其中,而抽象到思考中的時候方可了了分明。


  「齊小大者存乎卦」,卦有大小,事亦有大小。六十四卦中,乾、坤、坎、離為四大卦,其餘六十卦皆為小卦;萬事萬物各有不同,莊子謂之「吹萬不同」,即風吹萬物,萬物各依自性而產生不同的反應,說明事物與事物之間是不齊的。而唯有在卦中,無大無小,都是以平等的六爻陰陽的形式存在,每一爻都可以變動、轉換,每一卦中都蘊含著道理。


  「辯吉凶者存乎辭」,前面已經談及過此問題,在此不贅述了!


  「憂悔吝者存乎介」,憂虞、悔吝意指有一些不好的苗頭,此時如果馬虎、大意,就極有可能由端倪蔓延至禍患;而不論是怎樣的憂虞、悔吝都可存納於「介」,即秉持中正之心,端正行為,察隱約於細微之間,洞悉其變化的趨勢,由此可防惡果於前因。如果卜到憂虞、悔吝的卦,只要小心謹慎,中正不移,就可以避災免禍。


  「震無咎者存乎悔」,震動是大動,凡大動即藏大險,意思是恐怕要犯大錯。即使犯了大錯也可以被寬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能夠悔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患過而患不悔,犯了錯不要緊,人無完人嘛,關鍵是要知道悔過,要有悔過之心,這比什麼都重要。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文化,是啟動人性「善」的一面的文化,而西方的法律則鐵面無私,犯了錯就要受懲罰,悔過也不行!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認為「悔」是人的一種美德,反而知錯不改,一錯再錯,因為要保存自己的面子而不斷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那些善於承認錯誤、善於悔過的人反而更受人歡迎。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這樣看來,卦象中有乾坤天地也有世間萬象,卦辭中也曉示了凶險順易。小可以大,見微可知著;險可以安,化險可為夷。事情都是相對的,就看人們怎麼看。怎麼看?卦辭中就指出了變化所至,也指明了行進的方向,就看人們是不是能夠接收建議,遵從指導。


--科技智囊2007年第四期。中華經典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