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太極拳內部化之預備練習

外部之動作,為有形之表演;內部之運化,為無形之作用。無形為先天,有形為後天,凡物皆從無形而至有形,太極拳之注重于運化,亦此理也。此種拳法,在表面上觀之,其動作有如柔技嫩葉,弱不禁風,但其作用, 則深合于太極之理。蓋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其理固非俗人所易悟也。以心行氣,則氣無不違;以氣運身,則身無不遂,心之所至,即氣之所至,亦即身之所至,所謂如九曲環者是也。行氣之道,其理玄微,非片言所可盡,亦非于此拳有深切之研究者,不能悟其奧旨。茲將預備之種種方法,分述如次,俾學者得入手之門經,以後逐步做去,待造詢既深之後,自能逐漸領悟也。

  1. 呼吸之要義:人之氣息,必須調勻,始可心中無滓,而神志靜定。此可于吾人熟睡時驗之,凡安然酣睡之人,其呼吸必甚為停勻,呼氣吸氣之間,其時間長短,毫無參差。蓋此時其內部之精氣神三者,凝固異常也。吾人行氣之初步,即當從呼吸入手,平時則注意于調勻二字;靜止之時,固宜使呼氣吸氣之時間毫無參差,即動作之時,亦宜如此,外派拳術,則以摒氣為事,往往一路未終,己氣喘如牛,面紅額汗,即不注意于調和呼吸之所致也。蓋一呼一吸,本自然之機能,若強抑之,失去自然,而發現種種不良之現象矣。太極拳之法,以自然為第一要義,又重行氣,故絕不準有強抑之事。此係屬于平時者,至若吾人于睡眠之前,晨起之後,往往感筧濁氣太甚,則宜至空曠之地,而行吐濁納清之法,此種法則,甚為簡單,即今體操中之呼吸運動耳。行時宜雙手高張,使肺部開展,然後徐徐從鼻中吸氣一口,再落下其手,使肺部收縮,乃徐徐從口中呼氣一口,行時亦須調勻,如此呼吸各十二次,則將內部之濁氣完全吐出,而易清氣。此法朝暮各行一回,非但可以使內部清潔無滓,且可以却除疾病,法又簡而易行,如能將此法每日多行數回最佳,吾人能使內府無滓,而平時之呼吸又能停勻不亂,則深得自然之旨矣。此中禁忌,亦頗眾多,即喜怒哀樂之事,亦不得縈于心,因此種種,皆足以亂神擾心,心不寧則氣亦渙散矣,故欲達到其目的,必先忘却種種而始得也。
  2. 運行之程序:運行其氣之法,雖非一端,而入手之初,則跳不出設想二字之範圍,所謂設想者,即以意想達之也。譬如我以指指一物,指端並無氣出,我乃假想,此一指者,我之氣已由丹田而達于臂,繼乃由臂而腕而指,終且一縷由指端透出,而及于所指之物。此種設想,在初時自無所表現,然久而亦能成為事實,此即所謂以心行氣之法也。然其練習亦有一定之法則,其維何?即係靜坐,夜深人定之後,獨坐靜室中,初時但默念目觀鼻口,口觀心,此無非欲其凝神斂氣寧心,使六賊不生,萬慮皆絕也。然在初時,猶每感不能收攝,亦須功行到時,始能寧靜,次即以設而行氣,即于靜坐之時,暗想我之氣本凝聚于丹田,今乃運之下行,而達海底,抄尾閭而起,緣脊上行,經玉枕天靈而等穴而下,過前額人中喉結心窩臍輪處,而仍歸于原處。此種設想,本係平空,但久而久之,則心神相合。氣亦竟能隨之運行,惟在行功之時,切不可操之過急,須純任自然,能達此目的,則以後心之所至,即氣之所至,無往不利矣。惟此一步功夫,頗費時日,大可與太極拳並行,若必先練成此功後而再練拳法,則太費時間矣。

本文擷取自金倜生先生著《太極拳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