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6日 星期五

太極拳修習心得記實_丙戌年臘月

記得半年前的聚餐上與修習太極拳的師兄師姊分享到學太極拳是從學完拳架後才算開始學習太極拳,尤其學完拳架後的半年到一年將會是關鍵,因為一般人都會在學完拳架後就認為已學會太極拳了,而認為已無再來上課的必要了。言猶在耳,過了半年後的今天果然不出所料,大部份的人都不來了,實在是為他們感到惋惜啊!

這次的聚餐原先是想老師辛苦的教我們,大伙齊聚一起辦個謝師宴,結果在老師家給老師請,讓老師與師母張羅食物,感覺真是怪不好意思的。這次總共來了八位師兄師姊,每人帶點食物水果,也讓這餐晚宴顯得更佳的豐盛,唯一覺得遺憾與可惜的就是沒把此次的聚會拍照留念。

這次的聚會中,我們大伙一起看老師收藏的鄭師爺早年的拳架的影片(請看我之前貼的帖子),共同討論與分享習拳的心得。以下記錄各師兄師姊心得重點:
  • 折疊 - 林師兄在向老師學習太極拳前,曾學過其他的外家拳法及氣功,本身對於氣的運行相當有研究與心得,之前也學過太極拳,然始終不得其法,不知太極拳的精義,在與老師交談後,始知太極拳的內勁及其精髓所在,開始向老師學習太極拳。另外對老師在對大家學習的進度的掌握度也極為讚譽,對大家修習太極拳的過程常有畫龍點睛之妙。這次對林師兄的指導是折疊,在未明折疊之前,很多的動作都會斜進,往四個隅角走,如此便會無法得機得勢,拳經云: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這折疊與鬆腰落胯有相當的衝突,很多人做到了鬆腰落胯沒做到折疊,做到了折疊腰胯就不鬆;所以老師對大家都是等到腰胯鬆到某一程度後才會指導折疊,免得大家瞻前顧後,落得兩頭空。師兄經老師的指點,方能心領神會,了解到折疊而對拳架進行適度的修正。
  • 氣感 - 氣是我們的老祖宗在人體上的一個重大發現,這是西方人很難理解的東西,太極拳為內家拳,在修習的過程中,會幫我們打開閉塞的經脈,起到舒筋活血的功效,身體的一些末稍部份得到了血的補給,就會開始運作,它一運作,身體就會有酸、麻、脹、痛不等的感覺,這就是大家口中所言的「氣感」。不少師兄姊(包含我在內)在修習過程中都會有這樣的經驗,這是修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將身體的一些閉塞的經脈打開,讓得不到血氣補給的部位得到適當的補給,這是可喜可賀的,這表示大家朝向健康的身體邁進了一步。也有一些師兄姊從來都沒有這樣的感覺,其實也別覺得奇怪或沮喪,沒有這樣的感覺有可能是因為經脈本來就是通的,換句話說,就是身體非常的健康,全身經脈暢通,身上各部位的器官都正常的運作。這是值得高興的,這樣更應該繼續修習太極拳,因為修習太極拳可保持血脈的通暢,是身體保健相當好的一種活動。重點是大家不要去追求氣感,因為氣感是一時的,經脈打開,器官得到血氣的補給,能正常運作後,通常就會消失了;雖可透過練氣的方式再感受到這種感覺,身體是一具備高度智慧的有機體,何不讓身體自己自動地達到平衡狀態呢?
  • 自由與舒適 - 黃師兄跟老師學習太極拳已數年,向來打拳都相當的隨性與寫意。他問到是否可以在練拳架的過程中,對自己感覺特別舒服或喜歡的招式多練幾次,或只練自己喜歡的招式就好。老師說道:太極拳是一全身的運動,鄭師爺當初設計這三十七式,除了簡化原楊氏太極的招式外,定然有其道理在,最好還是照這三十七式的順序演練後,再依照個人喜好或覺得不足需改進之處進行單式的練習。太極拳講求自然,在隨性舒適與中規中矩的界線在那?或說是否有此界線存在,我想是很難說清的,我個人的體悟是就如太極圖一樣,它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凡事不應太過,過度的追求隨性或中規中矩都不是太極,唯有得中方為太極,然得中豈是容易事耶?
  • 舊疾的改善 - 大部份的師兄姊在修習太極拳後,都發現都感到身體的一些宿疾獲得了改善,當然也由於身體變好了,所以更有動力督促自己繼續修習太極拳。身體的宿疾能改善的原因,前面已提到,是經脈暢通後,器官得到血氣的補給而開始進行修復或開始正常運作始然。對於這些健康獲得改善的師兄姊,我們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修習太極拳,並非三、兩天便能學成,太極是一種奇妙的平衡狀態,其應用在拳術上,是我們修正拳架的指導方針,對這樣的平衡-"中定"多一分的領悟,功力便加深一層,所以太極拳可說是一種終身學習的武術,人云:『少林三年打天下,太極十年不出門』此意並非指太極拳是無法搬上台面的拳法,而是對太極的領悟愈深,愈明白捨己從人的道理與自己的不足,想更進一步探索太極的奧秘,與眾師兄姊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