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量子糾纏與天人感應(文/李守力)

自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形成以來,對於量子糾纏的研究就一直是量子理論基本問題研究的 重要課題。量子糾纏態已成為當代量子理論的一個關鍵性概念,在量子信息技術中有重要的應用,其研究是當前量子理論的一個前沿熱點方向。量子糾纏理論的發展 將為量子信息技術的打開廣闊的應用前景。

早期對量子糾纏態表現出來的量子非局域性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哲學層次上的探討(當時若是有科學警察的話,一定會被判為偽科學的), 直到1964年Bell提出著名的Bell不等式,才使得量子糾纏態的非局域性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這類實驗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取得成功的,其中許多 實驗靠激光技術的發展才有可能進行。進行這種實驗當時只是出於理論上的考慮,是為了想看一看量子糾纏態有多麼奇怪的物理屬性。但由這個目的出發,結果卻使 包括物理學家在內的許多人大吃一驚。

所謂量子糾纏,它是指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即兩個粒子之間不論相距多遠,不受空間的影響,也不需要任何的連接,它們都能心心相印置於千萬里之外的另一個粒子總是與它同步運動。

中國著名量子信息學專家潘建偉以五個首次享 譽世界物理學界:首次成功地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送以及糾纏態交換;首次成功實現三光子、四粒子糾纏態,並利用多粒子糾纏態成功實現了GHZ定理的實驗驗 證;首次成功實現了自由量子態的隱形傳送;首次實現糾纏態純化以及量子中繼器的成功實驗;首次取得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

潘建偉的努力讓中國量子研究在世界上佔有重要一席。甚至有許多人說,他是中國科學家中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潘建偉笑著說: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能夠探索自然界規律或者奧秘,已經是最快樂的事。

量子糾纏定律可以解釋「天人感應」論。也許人的意識場的本質就是量子群,而太空和大地都有與我們意識場量子群相糾纏的量子群。

《易經·繫辭》上說:

「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量子是天下最精微的物質,量子糾纏沒有距離遠近的限制。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與於此」: 兩個粒子之間不論相距多遠,不受空間的影響(寂然不動),也不需要任何的連接(無為也)它們都能心心相印 (感而遂通)。

如此說來,「易」就是指量子嗎?還是比量子更高級?這個問題還有待科學家繼續探索。

易經是中國的聖經,代表中國古聖先賢最高的智慧。東方的智慧經典所以傳承五千年,不是因為古人有現代科學的實證,而是心證,是生命的深刻體驗。再發達的科學儀器也不如人的生命體高級。科學實驗是實證,生命的直接體驗更是實證。

古聖先賢通過對天體運行的體驗,發現了「天文」,文,文字,信息。天文,意思是天有信息,什麼信息,人間吉凶的信息。《易經·繫辭》上說:「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像之」。

古聖先賢通過對大地山河的體驗,發現了「地理」,理,道理,信息。地理,意思是地有信息,什麼信息,人間吉凶的信息。《道德經》上說:「人法地」。

古聖先賢通過對天地的深刻體驗,發現人必須遵循天地之道,才能趨吉避凶。遵循昊天的道,即是尚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儒家的源頭,儒家提倡行功立業。遵循大地的道,即是尚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道家的源頭,道家尚柔順勢。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已明,而生命本身呢?「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這是古聖先賢對生命本身的直接體驗,聖人發現了生命輪迴,有人(轄畜生)、鬼(轄地獄)、神(天人與阿修羅),但易經對此沒有展開論述。因為聖人當時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當眾生的根器成熟時,佛法也就接著開始演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