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圓轉之法,亦分平、縱、橫三種圜。特此三種圜中,又有長短中之別,其間中手之式樣最多,而短手最少。茲分別述之如次。
- 平圜可分為頭上臂下兩種。全身正立,兩臂上擧,屈肱交錯橫置額上。然後參差向後移去,至後腦之外,即分向左手划開,轉前攏入,仍置前額之上,兩手在頂上挽成平面之圜。此係順勢。若逆勢則先向前移,轉向左右,繞後出前,至原處為止。忐係中手。順逆各行四次而畢。
- 至于臂下之平圜,身步亦如上式正立,先將臂擧起平肩,屈轉肘節,使肱叠置大臂之下,掌心向上,指尖對脅,然後徐徐向後移動,划開向左右轉前,各在臂下色一平面之圜,忐為順勢。若逆勢則反行之。亦係中手。練習時,順逆各四次而止。
- 依上述之同一方法,臂平而肱直垂,單將手腕前一部份屈轉,亦掌心向上,指尖對脅,依上述之動作,而挽成平面圜者,是為短手,即俗稱為腕旋轉者是也。練習時亦以順逆各行四次為度。
至于縱勢之圜,亦可分長中兩手,惟不及短手,皆在兩肩之外側行之者。
- 先全身正立,兩臂擧平,肩屈轉肘節,使肱前各部直垂,指尖向下,掌心向內,然後徐徐移向後方,各就臂外抝起,出前而落下還原,此係順勢。若逆勢則先向前面抝起,轉後落下,而挽成縱圜。此為中手,練習時順逆各行四次為止。
- 至于長手縱圜,其預備之姿勢,亦全身正立,先將兩手高擧,雙臂夾持其頭,指尖向上,掌心相對,然後徐徐向前落下,至兩腿側面時,轉後抄起,仍還原處。此係順勢。若逆勢則先向後落下,前抄起還原。練習之時,以順逆各行四次為度。
橫圜者,即在迎面所挽之法也。亦可分中長兩手,而不及于短手。中手圜之先。
- 全身正立,兩臂屈肱平擧,肩肘掌三部,成銳三角形。指尖相向,掌心向內,然後妅寸兩肱徐徐壓下,至垂直之時,乃向左右划開,轉向上方抝起,落下而回至原處,此係順行之法。若欲逆行,則依預備之式,先將兩肱向上竪起,然後划向左右,落下由腹抄起還原。此係單用肱之一部,在衣面所挽之橫圜,故為中手。練習時亦以順逆各行四次為止。
- 長手圜之先。亦各法正立。兩臂平擧左右,掌心向下,肘不可屈,然徐徐將臂壓下,經過兩腿之前面,至少腹之前,參差成為交叉勢,而兩臂各向其反對方向抄起。當至額前時,又成一交叉式,及分向左右划開落下,而回至起手時之處。此乃用臂之全部而行者,故為長手。練習時以順逆各行四次為止。
以上各種手法,初時宜就每勢單獨練習,至純熟後則不妨將各勢加以連絡,錯襍相間而練習之。循環往復,即可以增加活動之能力,亦可以提高學習之興趣,洵一擧兩得之法也。